2014年11月17日星期一

浮城记忆




纽约总能成为导演和艺术家双手奉上情书的对象,无论新城或旧区,各个角落都能嗅到故事发生的预兆。尽管流淌着二十年代摩登印迹的大楼互相挤压上升,昼夜更替仍旧把整座城市晕染得如情人般迷人。位于百老汇大道和Bowery街交界处的联合广场是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公园广场。广场不算大,被参差错落的老建筑重重包围。常有黑人依靠椅背,目光涣散地等待下棋赚钱,或是小摊贩们兜售鬼画符一样的书法作品。这里每周举办农夫集市,沾着泥土的蔬菜新鲜可爱,吸引一众纽约客。广场亦是特定集会活动偏好的场所,热闹常常持续到天黑。而摄影艺术家T.J.Wilcox的工作室就在这样一个烟火人间。

Wilcox在西雅图出生,1983年搬到纽约。他毫不掩饰对纽约的情感:“我像孩童一般爱上了纽约,纽约意味着我的一切。”

Wilcox的工作室在一栋复式小楼里,他形容小楼是杰克逊·波洛克早期滴画的风格。爬上私人楼梯,楼顶有绝佳的视野,曼哈顿岛上几大地标都不会错过:帝国大厦,双子大楼原址,白色钟楼。这些建筑散漫孤立地穿插在城市的梯田里,形成丰富的层次感。沿着如网格一般的街道远望,场景交替,每个街角都像特殊的字符,记录每天发生的情节。当Wilcox第一次来到顶楼时,立刻被四面排山倒海的景象淹没,他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栋孤立小房子的秘密屋顶——蛊惑。2012年9月,Wilcox在顶楼架设环景摄影机,360度记录每天的日升日落与城市变化。他这么做的原因当然并不仅仅是想拍摄“全景模式”下的纽约,更是为了向十九世纪晚期,电影历史上初现的环绕拍摄和全景呈现手法致敬。在历时一年的准备之后,今年9月,他在惠特尼博物馆二楼举办最新影象个展“在空中”,呈现了以鸟瞰视角捕捉全城肌理的影片。





这是Wilcox首次在惠特尼博物馆占用一整层的个人展览。展览现场悬挂着由十块幕布拼接而成的8英尺高,直径35英尺的环形巨幕。观众走进幕布,即被加速后的纽约街景包裹。图象无声而快速地变化着,光影在建筑上迂回踱步,这座浮城在天光云影徘徊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动态的静谧。爵士时代的建筑群与不断更新的朝阳落日组成了这座城市的脉络。人们未必能清晰地感知细微的变化,但这样的状态确实存在,也需要被证明。

但作品不仅仅停留在此,在半个小时的影片里,穿插着六部发生在纽约的记录短片。内容包括1963年安迪·沃霍尔在教皇保罗六世车队经过时,在工厂顶楼放飞银色聚酯薄膜气球;30年代初关于飞艇登陆帝国大厦的美好想象;葛洛丽亚·范德比尔特戏剧化的一生;时尚插画家安东尼·奥洛佩斯用宝丽来相机拍摄年轻男人的故事;电梯维修工约翰·维拉对着在建的世贸中心新大楼回忆911;由Wilcox本人拍摄的曼哈顿悬日奇景。每隔一分钟,短片在其中一块幕布播放,故事发生背景正是幕布所在区域的某个街景,过去与现在的对照百感交集。环形的幕布像一条坐标轴,观众被随机地置放在某个时间点,这条坐标轴将每个人接合。新与旧展开重叠却不冲突的言谈,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营造了层层云雾。不同程度的时光被拼贴在一起,令人产生代入感——一边观察此刻的世间百态,一边回顾全城的成长经验。

最后一个短片播完,画面归于完整。暮色四合,璀璨的曼哈顿灯火明灭,幕布上肯尼迪机场方向不断有密集的光点如星辰般飞速滑过,那是夜行的航班。 一天被凝固成一刻,一生只消一天。三十分钟似乎并不能讲完故事,Wilcox把关于浮城的结局和想象留给观者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